1、近期設施案例
這個特殊的春節期間我去過陜西西安和山西運城,收集幾個案例討論一下。
?。?)波形護欄
路上并沒有發現上期提到的那種更合理的波形護欄,咸陽機場至西安市區的機場高速上波形護欄是老式的,有個圓形水馬擋在護欄前面:
這種水馬的阻擋效果有限,車撞到護欄上仍舊非常危險。
G59運城至三門峽高速竣工時間較晚,波形護欄比咸陽機場高速的略好一點:
端頭起點有個向外的傾斜,能避免車的正面沖擊,再逐步降低到地面更好了。
?。?)隔離護欄
西安城區“奪命護欄”設置的比較普遍:
很多路段隔離對向機動車的欄桿也是這樣的。希望有條件的朋友給西安的道路管理部門提議調整一下。
?。?)側石
西安城區側石設置比較人性化:
這種斜面側石如果被汽車撞上去相對常規的立側石對輪胎的傷害小一些。
2、關于檢查井
檢查井是為城市地下基礎設施的供電、給水、排水(雨污水)、通訊、有線電視、煤氣管、路燈線路、交通治安設施線路等維修、安裝方便而設置的,一般設在管道交匯處、轉彎處、管徑或坡度改變處、以及直線管段上每隔一定距離處,是聯結管道和地面的出口及便于定期檢查的附屬構筑物,俗稱窨井。檢查井(窨井)口通常與地面齊平,因此需要一個蓋子,用來蓋檢查井(窨井)的蓋子叫檢查井(窨井)蓋。
這些檢查井蓋不可避免的對城市道路及人行道等公共設施的使用舒適性產生影響,我們應盡可能降低這種影響,第3期提到的隱形檢查井蓋設置就是措施之一。
上期提到江蘇省建設廳主編的《城市建設指南與范例—城市道路篇》(后面均簡稱為《指南》),對檢查井設置的一些思考,考慮很周全:
曾聽收音機有駕駛員反映馬路上窨井蓋不平整,開車壓到后咯噔咯噔的響,舒適感極差,當時道路管理部門做了解釋和整治。因道路總體剛性低于窨井的剛性,隨著時間推移道路路基固結沉降,其總體沉降量大于井的沉降量,往往在窨井蓋這個位置井框較路面高得比較多,如果恰好在車輪碾壓部位,則行車非常不舒服。
因此我們要在地下管道不得不設置在機動車道下面時盡量布置在車道線正中,避開汽車輪跡位置。
兩個設置不合理的例子:
其實即使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有的地方檢查井蓋的位置問題處理的也不是很好。在看紐約或芝加哥馬拉松時我注意到他們的機動車道也存在上圖的問題。
這里特別注意在路口,為了增大路口的通行能力,往往需通過調整道路中心線位置、壓縮非機動車道、人行道及每根機動車道寬度來增加進口車道數量,此時機動車道下面地下管線的中心線也應隨機動車道位置的調整而進行調整。一般情況下,這種調整對排水管道的排水能力影響并不大。車輛遇到綠燈高速通過時駕駛員會體會到上述措施的必要性的。